2024-5-3 16:48 /
最近一個多月讀了以下動畫相關書,簡要紀錄。

影像相關(均為學術書籍)
1. 水野博介(2014)《ポストモダンのメディア論過渡期のハイブリッド・メディアと文化》
社會學書籍。其中一章是日本多媒體文化的接受程度,另有對電視媒介與視聽者(Audience)關係的論述。

2. 須川亜紀子(2013)《少女と魔法 - ガールヒーローはいかに受容されたのか》
以性別主義來審視日本動畫史中的魔法少女,原稿是作者的華威大學社會學博士論文,以此為基再添加篇幅而成。以幾部代表作為對象論述魔法少女作品中的女性意象,從莎莉、亞子起,到小仙女、小甜甜,到美戰、DOREMI,再到Q娃(初代、水果、微笑)。
本書除了本身性別主義的意義外,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,這是學術上的社會學論述專書(作者現職為橫國大教授),不是常見的那種出版社編輯或記者的著書。所以可以吸收到不少影像與社會學連結的分析手法。

3. 小山昌宏 (編), 須川亜紀子 (編)(2014)《アニメ研究入門: アニメを究める9つのツボ》
雖然也是學術書,但著者水準參差不齊。比較值得看的是中桓的「文學批評論於動畫分析的可能性」節、須川的「影像論」節。

4. 横田正夫 (編)(2019)《アニメーションの心理学》
心理學專業書籍,主要論述細微的動畫技法如何影響視覺處理等。無奈本人資質駑鈍,收穫有限。


富野相關
1. 宇野常寛(2017)《母性のディストピア》
作者為雜誌編輯,其對日本戰後的政治、社會狀態進行分析。戰後「父」此一角色崩壞,「母」亦脫離了原有角色。但人仍在想像中建立起「母」的概念去信仰。日本人一方面仍幻想「父」的角色持續履行其職責,而「母」仍是慰藉對象,在「母」的懷裡一邊撒嬌,一邊幻想自己未來也將成為「父」,此虛偽狀態即是「母性反烏托邦」。這種「母性反烏托邦」是作者在提煉「戰後政治與文學」間關係後所提出,並將此種概念帶入動畫進行分析。
分析對象是三位動畫人:宮崎「母性烏托邦」(認識到反烏托邦現象但視而不見,另虛構一個烏托邦)、富野「母性反烏托邦」(直面反烏托邦並試圖去解釋及克服,作者認為著書當下的富野應重拾NT概念去突破反烏托邦現象)、押井「影像的世代」(以影像傳遞反烏托邦現象)
書沒看完,作者文筆一般,且本身預設立場感很重,不過還是能看到一些有意思的觀劇角度。

2. 富野由悠季(2000)《ターンエーの癒し》
富野隨筆集,關於創作∀的前因後果等。
本書寫作邏輯非───常的混亂,已經不是想到什麼寫什麼的程度了,完全不覺得這是有寫作意識的人寫下來的書……
但或許因此,內容可以說是毫無修飾,非常真誠,對我而言很值得一讀。

3. 富野由悠季(2002)《戦争と平和》
對談集,採訪者是些編輯和評論家,對我而言吸收內容有限,老生常談的內容說了一堆。不如直接看富野的著書。

4. 富野由悠季(2011)《「ガンダム」の家族論》
高達家族論X 富野家族論 O 標題黨不太好
富野著書,比《∀的治癒》讀起來有條理多了。
富野稱從海王子起,其作品就一直存在探討家族的內容,到贊波特3、高達、伊迪安、拜斯頓威爾、靈魂力量等一脈相承,當然還有他心心念念的F91。本書融入富野自身成長經歷,並提出他自己的結婚觀、社會觀、養育觀,不多提了。
簡單幾個比較中意的點:
(1) 富野:「如果我的兩個女兒被養成卡拉拉和哈露露會怎麼樣呢?」不愧是你.jpg
(2) ∀ ep20蘊含”鄉土”與”家族”的內容是富野認為的都市人理想像。
(3) 「動畫」除了是商業作外,還具「公開的」、「給人看的」屬性,動畫不應迎合觀眾去倡導封閉自己的思想,也因此他不喜歡V。而後來日昇社長發來製作高達20周年紀念作的邀約時,他基於此思想創作了∀。
(4) 富野自承他最後也沒能突破「高達」這一標籤的束縛,但也因此才使得∀的高達全否定兼全肯定的概念能夠成立。
(5) 離開高達,走向下一步未來,未來是渾沌不清的,但抱著”否定一切的同時又在不可能中尋找答案”是他的答案。(延伸到日後的G-RECO)